第二百三十四章 打破桎梏
太空浮土一块一块的,每一块的长度有五六十米,宽度只有十二三米。但是这些它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,在没浇水之前,把边缘贴到一起,浇上水后,太空浮土的边缘就会结合成一体,形成统一的结构。
所以在近月轨道上展开的太空浮土是一整块的,所以才把地面上的人类吓成这样。
柳刀用太空浮土拼接,展开后形成了一块长十公里,宽十公里,高五公里的正方形固体。然后便指挥着挖掘机器人,先在中间挖了一个深三十米的洞,再在洞的尽头扩展。空间站便拥有了将近三十米厚的外壁,无论是阻挡宇宙射线还是密封性能都非常的好。
挖出一个大空间后,洞的两端就可以安装封闭门,直接在封闭空间里作业了。
柳刀拿着一块立体平板,手指在上面划动着,边划边说到:“空间站规划成五个区,生活区,工业区,军事区,商业区,码头加船坞,还需要预留空循系统和管线的空间,还有未来的扩展空间。如果需要继续扩展,还要预留结构加固的空间,计算一下怎么样的设计更合理?”
立体平板是在生活区里找到,很普通的家用平板,类似的电子设备,生活区里遗留太多了,随便翻几家住宅就能找到一块,大部分都只是没电,充满电后就可以直接使用。
这样的家用平板,在基地所在的时代是很普通的东西,大家都只是用来看看投影和玩玩游戏,可是相对于柳刀的时代,它的计算能力就超强了,轻易能比得过一些商用的中大型机,比吧唧所用的军事芯片弱不到哪里去,完全可以运行完整个智能核心。
实际上,平板上所载的控制系统就是一个简化版的智能程序。用来辅助设计一个空间站的规划,是绰绰有余的。
根据柳刀的描述,平板的投影上自动浮现了空间站的立体图,不同的区域和管线,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,柳刀的手指在上面缩放,便会放大缩小不同的区域,以展示更详细的设计。
只是大体的规划而已,并不是很细节的东西,设计很快就确定,柳刀把设计图导入挖掘机器人里,四台挖掘机器人就会自动的进行挖掘机,在很短时间内把这些区域挖出来。
说实在的,长宽高都达到十公里的太空浮土,结构强度是比较弱的,但是强度不够,厚度来凑。为了让空间站拥有足够的强度,五大区域都预留了五六百米的距离,这段距离里全是连续的太空浮土,充当结构层,只通过细长的通道相联。
各大区域也不是整体挖空,而是挖出一个个小空间,像蜂巢的内部一样。
如此一来,除非遇到陨石撞击,否则这十公里长宽的人造天体是绝对不会轻易解体的。
当部分的空间成形后,柳刀便迫不及待的开始往里面添加设备了。
第一重要的自然是空循系统,空气循环管道,压缩送风机,空气净化器,光触媒碳氧还原机等等。多亏柳刀掌控了生活区,所有的设备都可以那里拆,否则就算有完整的生产体系,要生产出这么多不同的部件,也不知道要花多久。
然后第二重要的,是船坞和码头,当失去基地这个能随意转跳的大后方,航行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,否则连从地球来往空间站,都变成一件不可完成的事情。
这是当务之急,因为在地球时间的七八个月后,空间站就必须具备建造维修和停靠航天器的能力。
正常情况下,这是不可能的,七八个月,连造一个航天器的引擎都来不及。但生活区里有这么多悬浮车,它们的引擎改造一下,勉强能达到第二宇宙速度,足以胜任往来近月轨道的任务。
甚至将就一下,还能往来小行星带,如此一来,资源和曙光沙的问题也能解决了。